Welcome to WEISHIN TECHNOLOGY company website

疫情期間3C比例大增,醫建議「20守則」避免罹視覺症候群


因應全台防疫措施,上班族在家上班、學生們回家上課,變成與電腦、手機螢幕長期相處,造成眼睛的負擔,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近來發現許多患者罹患了「電腦視覺症候群」。



什麼事「電腦視覺症候群」呢?

「電腦視覺症候群」是因平均每天使用電腦時間超過2小時以上,眼球長時間聚焦施壓造成眼睛調節肌肉過度、長時間未眨眼造成眼睛乾澀、本身屈光不正或是顯示器燈光刺眼、房間空調、不良姿勢等各種因素都將導致電腦視覺症候群的發生

電腦視覺症候群的症狀有以下 : 經由長時間累積,造成視力受損與身體不適,眼睛會有疲勞、腫痛、乾澀、充血、過敏增加、對光線敏感、偶而感覺螢幕影像的模糊或有頭痛、肩頸痠痛等症狀;可能造成結膜炎或乾眼症,假性近視短時間內增加、睛調節機能變差、複視、眼睛分泌物增多、怕光及視覺變暗,對顏色對比感覺的下降。


有什麼方式可以改善呢?

醫師建議,採用「20、20、20守則」,看螢幕20分鐘後、休息20秒,並往20呎遠方眺望,即可以讓眼睛的睫狀肌放鬆,減少不適的感覺。


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主任江鈞綺指出,一般來說,每天盯著電腦或手機平板等電子螢幕連續兩小時以上,就有可能會造成電腦視覺症候群,導致以上狀況的發生;學童若長時間盯著螢幕,更容易導致近視度數的增加。

主任表示,要避免這些症狀呢?可以按照「20、20、20」守則,幫助眼睛減輕負擔,若真的須要工作兩小時以上,則在中間暫停15分鐘讓眼睛和身體得到適度休息。 螢幕盡量低於眼睛視線15到20度,讓眼睛呈俯視的角度、減少乾眼的症狀。

乾眼症除了造成眼睛乾澀外,也會造成視力不穩定,可藉由補充人工淚液緩解症狀、避免惡化 。 其次,眼睛與螢幕的距離盡量保持50到60公分的距離,越遠越好,減少眼睛過度聚焦造成的疲勞、甚至頭痛。另外,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看螢幕,也非常重要,尤其在40歲之後,眼睛水晶體彈性減弱,不適宜的眼鏡度數,會加重眼睛的負擔。


年齡不同,應對方式也不同?

學齡期的兒童,則可改為「30、30守則」,意思是眼睛和電腦螢幕至少間隔30公分,用眼30分鐘後休息,休息時一樣以遠眺為主,避免其他近距離活動:如拼圖、畫畫、閱讀等,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,以減少近視度數增加。且建議至少半年做一次視力檢查,若有必要則利用控制近視的治療來獲得更多的幫助。


眼睛是靈魂之窗,非常重要,也許我們已經太習慣有他幫助我們看到事物,但不要忘記要好好保養,才能讓眼睛健健康康長長久久,避免未來越來越多毛病唷。